回复
同意你的前一部分,尤其是孩子要全面发展。我一直主张高中四年要去尽量去尝试去经历,去做你这辈子以后也许不再有机会做的事情,比如团队体育,上台演戏,参加乐队,跟同学一起出游。。。。。。。。学术方面抓紧不差就行了。高中那些东西再深到大学也是浅的,真要搞学问到大学再说了。
回复 @航海图闯别补苍:谢谢航老师跟帖,我说的开口是指互动,在中国一个班50人,有的是60人,性格内向的学生可以藏在后面,老师也顾不过来,时间长了就被边远化了。在美国就是不善于说话,在一个10人团体里,互动的机会是很多的,时间长了会改变。
回复 @诚诚爸爸(石治安):我说的也是互动。你那个是理想状态,我儿子最后做到的是老师点到会说,但不会主动说。私校会好一些,但别指望改变性格。
回复 @航海图闯别补苍:是的,性格会起很大作用,我们家长能做的是去改变,希望孩子更好,就是明知道作用不大也会去努力做,能改变的还是有的,特别是小年龄学生,你家孩子不是变化了嘛。这和老师,父母,学校环境分不开的,上面提问家的孩子要是不去改变可能会一辈子这样。
回复 @诚诚爸爸(石治安):但是我们这六七年中也有险情的,我们还是本地生,没有语言问题。 放到美国来要适应要对付各种困难,在这种情况下,孩子会不会像期望的那样发展呢,谁也不知道,所以我说像打赌。
回复 @航海图闯别补苍:是的,人生都在赌,张溪老师有一篇文章“申高是不归之路”,现在很多家庭都在赌,因为它的命中率比在中国赌要高很多,目前这个学生有没有具备申高条件还是未知数,也可能学术很强。我周围有很多小留学生,认为孩子留美后变化的家庭比留美不理想的家庭要多的多。寄宿学校的话可以说一边倒。走读学生的情况不了解。
回复 @航海图闯别补苍:我来说两句,“赌”这个字听起来有点难听,但是我完全同意赌,尤其在国内计划生育体制下的独苗,不赌可以说必输无疑,赌了或许还有一丝生机,图可能是站在本地生的立场,我要是本地生可能也不会赌,因为在本身就处在这样的优势资源中,但是我们在国内的处境不得不赌,人生很多时候很象德州扑克,看你有没有show hand的勇气,挺过去了你就可以收台面了。